《明白了》

作者:梁晓声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2022年01月

内容简介:

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重磅新作,字字洋溢真性情!想找到生活的意义,就要去做那些看似微小、却能给你带来实感的事。人可以普通,但必须活得真实且珍贵!央视热剧《人世间》内核,助你人间清醒。

在线阅读

全本定价:¥49.8

作者简介

梁晓声

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学者,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49年生于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成。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代表作有《今夜有暴风雪》《年轮》《知青》《郁闷的中国人》等,多部作品被译介到海外。其中《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父亲》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今夜有暴风雨》曾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双琴祭》曾获《小说月报》百花奖。

2019年8月16日,其凭借长篇巨著《人世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2022年2月央视将重磅播出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


精彩推荐

★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给新新青年的解惑之书!

  关于工作困惑、人生态度、自我修养、为什么要读书……梁晓声的毕生发现与思想精华,都在这里!

★梁晓声式的“人间清醒”,更是年轻人的“困惑指南”。

不但要经常问自己,你到底要什么,还要经常问自己,多多才是够,把这些和自己对话清楚了后,人生会相对变的压力减轻一些。
追求体现着一种自信,放弃也同样体现着一种自信。
生活的大多数时候,我们应该自己拯救自己。

★央视热剧《人世间》精神内核,备受年轻读者喜爱的“文字真实、接地气的作家”。

《朗读者》《面对面》《人物》等力邀的讲师,更是年轻人心中的“人间清醒直男”!
读者评价他的文字“字如人,名副其实。文章即是生活,行文即是做事方式”。

★梁晓声特有的犀利金句,解救正在焦虑迷茫的我们——这个世界上缺的不是成功学,而是普通学!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困惑:不想工作、不想社交、不想谈恋爱?买不起的房子,完不成KPI?没钱没时间,且穷且独立?晚上不想睡,早上起不来?
梁晓声用他70多年的人生感悟回答:普普通通地活着,不代表碌碌无为;普通人也可将平凡的一生过得很好,普通人的一生也很值得过。

★梁晓声高度满意的散文集!

书中写普通人的孤勇,谈如何带着困惑生活下去,聊那些看似微小却能给你带来实感的事,说读书的理由及文化原则。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人文精神的坚持、对人情世事的温厚体悟,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知名设计师操刀全书装帧,质感新锐人文:

特别正反双印刷封面,一层是梁晓声肖像画,另一层则是我们的困惑与迷茫;

全书装帧彰显人文质感,知名摄影师作品结合梁晓声名句,手感温润,阅读舒适。


《明白了》

作者:梁晓声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2022年01月

如何面对困境

 

小蕙:

你来信命我谈谈对人生“逆境”所持的态度,这就迫使我不得不回顾自己匆匆活到四十七岁的半截人生。结果,我竟没把握判断,自己是否真的遭遇过什么所谓人生的“逆境”?

 

我曾不止一次被请到大学去,对大学生谈“人生”,仿佛我是一位相当有资格大谈此命题的作家。而我总是一再地推托,声明我的人生至今为止,实在是平淡得很,平常得很,既无浪漫,也无苦难,更无任何传奇色彩。对方却往往会说,你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经历过“文革”,经历过“上山下乡”,怎可说没什么谈的呢?其实这是几乎整整一代人的大致相同的人生经历,个体的我,摆放在总体中看,真是丝毫也不足为奇的。

 

比如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从懂事起至下乡为止,没穿过几次新衣服。小学六年,年年是“免费生”。初中三年,每个学期都享受二级“助学金”。初三了,自尊心很强了,却常从收破烂的邻居的破烂筐里翻找鞋穿,哪怕颜色不同,样式不同,都是左脚鞋或都是右脚鞋,在买不起鞋穿的无奈情况下,也就只好胡乱穿了去上学……

 

有时我自己回想起来,以为便是“逆境”了。后来我推翻了自己的以为,因在当年,我周围皆是一片贫困。

 

倘说贫困毫无疑问是一种人生“逆境”,那么我倒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对贫困,自小便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努力使自己和家人在贫困之中也尽量生活得好一点儿的本能。我小学五六年级就开始粉刷房屋了。初中的我,已不但是一个出色的粉刷工,而且是一个很棒的泥瓦匠了。炉子、火墙、火炕,都是我率领着弟弟们每年拆了砌,砌了拆,越砌越好。没有砖,就推着小车到建筑工地去捡碎砖。我家住的,在“大跃进”年代由临时女工们几天内突击盖起来的房子,幸亏有我当年从里到外地一年多次的维修,才一年年仍可住下去。我家几乎每年粉刷一次,甚至两次,而且要喷出花儿或图案,你知道一种水纹式的墙围图案如何产生吗?说来简单——将石灰浆兑好了颜色,再将一条抹布拧成麻花状,沾了石灰浆往墙上依序列滚动,那是我当年的发明。每次,双手被石灰浆所烧,几个月后方能蜕尽皮。在哈尔滨那一条当年极脏的小街上,在我们那个大杂院里,我家门上,却常贴着“卫生红旗”。每年春节,同院儿的大人孩子,都羡慕我家屋子粉刷得那么白,有那么不可思议的图案。那不是欢乐是什么呢?不是幸福感又是什么呢?

下乡后,我从未产生跑回城里的念头。跑回城里又怎样呢?没工作,让父母和弟弟妹妹也替自己发愁吗?自从我当上了小学教师,我曾想,如果我将来落户了,我家的小泥房是盖在村东头还是村西头呢?哪一个女知青愿意爱我这个全没了返城门路打算落户于北大荒的穷家小子呢?如果连不漂亮的女知青竟也没有肯做我妻子的,那么就让我去追求一个当地人的女儿吧!

 

面对所谓命运,我从少年时起,就是一个极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我对人生的憧憬,目标从来定得很近很近,很低很低,很现实很现实。想象有时也是爱想象的,但那也只不过是一种早期的精神上的“创作活动”,一扭头就会面对现实,做好自己在现实中首先该做好的事,哪怕是在别人看来乏味不值得认真对待的事。

 

后来我调到了团宣传股。这是我人生中的次“上升阶段”。再后来我又被从团机关“精简”了,实际上是一种惩罚,因为我对某些团首长缺乏敬意,还因为我同情一个在看病期间跑回城市探家的知青。于是我被贬到木材加工厂抬大木。

那是一次从“上升阶段”的直接“沦落”,连原先的小学教师都当不成了,于是似乎真的体会到了身处“逆境”的滋味儿,于是也就只有咬紧牙关忍。如今想来,那似乎也不能算是“逆境”,因为在我之前,许多男知青,已然在木材厂抬着木头了,抬了好几年了。别的知青抬得,我为什么抬不得?为什么我抬了,就一定是“逆境”呢?

 

后来我被推荐上了大学。我的人生不但又“上升”了,而且“飞跃”了,成了几十万知青中的幸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