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谈达芬奇:忧伤的微笑》

作者:蒋勋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上市日期:2018年05月

内容简介:

达芬奇,一位集赞誉与争议于一身的天才画家,更是一位横跨生物、天文、科学、建筑、机械等领域的发明奇才。本书着重介绍了达芬奇超前的艺术和发明,他凭借着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展现了在发明和艺术创作过程中充满想象力的一面。达芬奇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完美楷模,也是极具现代性的艺术大师。 蒋勋先生是五百年后出现的达芬奇的“知音”,从一幅幅画作、手稿里所隐藏的禁忌手势与谜样微笑中,破解瑰丽神秘的“达芬奇密码”,并从历史与科学、理性与感性、圣洁与沉沦等不同面向,解开达芬奇的一生,引导读者深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探索之旅。

在线阅读

全本定价:¥99.80元

作者简介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代表作:《美的沉思》《蒋勋说<红楼梦>》《孤独六讲》《生活十讲》《汉字书法之美》《美的曙光》《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美,看不见的竞争力》《蒋勋说中国文学之美》等。


精彩推荐

    《蒋勋谈达芬奇:忧伤的微笑》是美学大师蒋勋先生的经典作品——“蒋勋艺术美学”系列之一。蒋勋谈达芬奇,大师笔下的大师!

    一场“孤独”的聆听,一次“心灵”的对话:

    达芬奇,五百年来第一人!集绘画、科学、建筑、发明于一身的天才艺术家。经历五个世纪的淬炼与沉淀,他充满开创与批判性的超凡成就,深深撼动着渴求真理与美学的无数灵魂。

    蒋勋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到《施洗者圣约翰》,从隐藏的手势与谜样微笑中,破解达芬奇之美,重现生命的自由与渴望,宽和与悲悯。

    达芬奇一生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与创作,达芬奇一生不曾有过商业上的成功,达芬奇一生不曾计较被太多人了解。他在自己创造的领域,很寂寞,很孤独;但是,他有他的快乐与满足,他有在巨大孤独中的自负。

    精装典藏,复活经典。全彩四色印刷,精选达芬奇百余幅经典作品;附达芬奇重要作品列表及收藏博物馆。为读者提供更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领悟达芬奇的孤独与沉思。


《蒋勋谈达芬奇:忧伤的微笑》

作者:蒋勋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上市日期:2018年05月

蒙娜丽莎——忧伤的微笑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张画,像《蒙娜丽莎》的微笑,拥有如此广泛的知名度。

她不再是一张画,她是一个符号。

每一个人从幼年开始,在电视上、月历牌上、饼干或糖果盒上、T 恤上、鼠标垫上、拼图玩具上,或扑克牌上,《蒙娜丽莎》的微笑,无所不在,普遍在世界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阶层。

一个符号如此被大量复制,不断重复出现,我们对她的“美”其实已经麻木无感。

悬挂在卢浮宫的那唯一一张“原作”其实是非常寂寞的。

很少有人花心思去分别那唯一的一张“原作”和遍布世界千千万万的复制品,之间究竟有什么差别?

从全世界涌进卢浮宫的游客,每日数以万计,绝大部分是为《蒙娜丽莎》而来的。

《蒙娜丽莎》变成一种“名牌”,“名牌”以讹传讹,大家争相抢购,最后往往掩盖了“名牌”真正存在的核心价值。

卢浮宫的游客们,以小跑步的速度,冲到《蒙娜丽莎》面前,匆匆看一眼,表示“我终于看到了”。

 “名牌”的拥有也许只是一种欲望的满足。

《蒙娜丽莎》也变成一种欲望。

在严密的警卫、电眼、防弹玻璃层层严密的保护下,《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一点忧伤,有一点荒凉,有一点无奈。

游客们始终看不清楚她的微笑,防弹玻璃上都是游客张望的影子,游客们看到的也常常只是游客的后脑勺。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寂寞的一张画。

达芬奇使她以不变应万变地端庄坐着,使她无可奈何地笑着,好像达芬奇早已预料“她”的存在如此荒谬,而世人对“她”的美,也始终似懂非懂。

生命不就是一种荒谬吗?我们对生命不一直也是似懂非懂吗?

让老师不敢再画画的学生

达芬奇十七岁时到佛罗伦萨,进入画家韦罗基奥的工作室做学徒。学徒的工作是帮助老师调颜料、制作画板、洗笔,也做石雕或铸铜的助手。

一四七二年,达芬奇二十岁的时候,他的老师韦罗基奥画了这张《耶稣基督受洗图》,并要求达芬奇在画面左下角添加两名天使。这两名天使就成了达芬奇传世最早的绘画作品。

《耶稣基督受洗图》是基督教艺术史上常见的题材之一。

依据《圣经》记载,比耶稣年长的“施洗约翰”(St. John the Baptist),苦修传道,在约旦河边用河水为人洗礼。信徒受洗,表示洗净罪恶。

有一天,耶稣也来到河边,要求受洗。

施洗约翰看着耶稣,说:“你在天国是比我大的。”

耶稣回答:“我的时间还没有来临。”

约翰就遵照仪式,舀起河水,从耶稣头上淋下,为耶稣施洗礼。

这时,天空出现了上帝的手,也出现了代表圣灵的鸽子。

耶稣在圣灵之光笼罩下,双手合掌,低头祈祷。下身围了一块条纹红布,站立在水中,清澈的水没过足踝。

韦罗基奥画的耶稣和手持长柄十字架的施洗约翰,代表了文艺复兴早期的人体风格,身体轮廓比较僵直,有一点像雕像。

达芬奇在左下角画的两名天使,像俊美的青少年,焕发着精神上的典雅优美,开创了文艺复兴全盛时代人物画的新风格。

两名天使,一名正面,双手交握胸前。另一名背面,头部转向右边,脸孔朝上,呼应着右上角的施洗约翰,使画面出现对角线的平衡结构。

天使的蓝色衣袍,处理出非常细致的光影,转折的衣纹下,表现出背部、腰带、臀部、大腿、膝盖内弯,以及小腿的身体变化,是最早把衣纹光影与人体解剖结合得如此完美的作品。

天使的金色鬈发轻轻飘扬,悠远望向不可知处的梦幻般的眼神,增加了画面宗教的神秘感与庄严感。

达芬奇初试啼声,一鸣惊人,使老师韦罗基奥自叹弗如,民间因此传说,韦罗基奥从此再也不画画了,表示达芬奇已经“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施洗约翰舀起河水,为耶稣施洗礼。

青年达芬奇在老师韦罗基奥的《耶稣基督受洗图》里画了两名天使,青出于蓝,据说,韦罗基奥因此再也不画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