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暴力:你会和亲近的人相互伤害吗? 》

作者:[日]加藤谛三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上市日期:2017年07月

内容简介:

生活中,你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话: 考这么多分,还不如去死。 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你就是个吃软饭的。 我都是为你好。 奇怪的是,这些如刀子一般锋利的话,往往出自父母、夫妻、恋人、朋友等亲近之人之口,它们像无形的杀手一样伤人至深。为什么这些人会不自觉地“杀亲”?为什么原本的爱和友好却以伤害的面目呈现? 本书就是对这种看不见的暴力的深度揭示。作者利用他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问题咨询经验,结合具体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述了情感暴力的特征和隐藏在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进而提出了实际的解决办法,最终帮助我们摆脱看不见的暴力的束缚,更好地爱和被爱。

在线阅读

全本定价:¥38.0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加藤谛三

 

(ホームページ,1938- )

193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系、社会研究科硕士。日本知名心理学家、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赖肖尔研究所研究员、日本精神卫生学会顾问,同时还担任过日本电台“人生问题咨询”栏目的主持人,2016年被授予“瑞宝中綬章”大赏。

著有《我们为何如此不安》《做个真正自信的人:现代人透视自我的宝典》《不服输的心理学》《自觉心理学》《“温柔”与“冷漠”的心理》《自我定位心理学》《不高兴的生活艺术》等数十部心理作品。


【精彩推荐】

★【别让你的爱变刀子,也别让他人的爱伤害你。】

   

你是猪脑子吗?

我这都是为你好。

你就是个吃软饭的。

只要是人,都比你强。

……

比真实的武器更伤人的,是这些看不见的暴力。每一种暴力关系,本质上都是控制与反控制双方的博弈。要从这场博弈中“全身而退”,找到爱和幸福,就要从关注自身的心理和情感状态开始,转变引发内疚、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学会用温和的方式化解冲突。

 

★【停止心理“杀亲”,才能爱和被爱】

 

人是情感动物,但却不是天生会表达。很多时候,我们明明心怀善意,却给对方带来了坏的后果。如何避免“以爱之名”带来的伤害,如何停止心理“杀亲”?本书将给你答案。

 

★【哈佛大学资深心理导师情感自修课】

 

加藤谛三是日本知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赖肖尔研究所研究员,同时还担任过日本电台“人生问题咨询”栏目的主持人。多年来,他潜心研究心理学,擅长用心理学的理论解析现代人普遍关心的问题,本书正是他多年的心得。

 

★【写给深受情感威胁折磨却又无力做出改变的人们最贴心的自愈指南】

   

如果你有一对动辄对你骂骂咧咧的父母,

如果你不得不忍受恋人朋友的情感虐待,

那这本书就是你自愈的开始、改变的开始。

 

★【日本亚马逊畅销心理作品】


《情感暴力:你会和亲近的人相互伤害吗? 》

作者:[日]加藤谛三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上市日期:2017年07月

1 “都是我不好”这种受害者心理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案例。

 

一位已婚的女性,丈夫常常向她发脾气,大女儿也总是反抗她。而这位女性却把原因归咎于“可能是我的说话方式不好吧”。这种想法就是情感暴力受害者的想法。

 

她觉得活着很没意思。

 

在家也总是避免和大女儿碰面。大女儿早上到餐厅吃早饭,她都会“离开房间一会儿”。尽量让两人的距离保持在伸手能碰触到的距离以外。

 

她的丈夫会对说她:“你可能要到快要冻死的时候,才能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失败的女人。”

 

被这样说,她是怎么想的呢?她觉得“是我让丈夫觉得我是这样一个人的”。

 

我们接下来会谈到,情感暴力的受害者不管被说了怎样过分的话,都会觉得“加害者说的话是正确的”。

 

对于如此伤害她的丈夫,她是怎么评价的呢?她觉得“丈夫是一个稳重的人”,“我和他的成长环境不同,我们完全是两种人”。

 

“我和那个人是两种人。”这正是长时间受到情感暴力影响的人的思想特征。他们真心这样认为。“那个人”可以是父母、可以是丈夫或妻子,或者其他任何人。

 

非抑制型人的神经过敏表现为,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抑制型人的神经过敏,表现为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心理健康的人不会像这两种人这么极端。

 

案例中的这个已婚女人从出生就没有父母,被寄养在几个亲戚家,曾经受到过寄养家庭的虐待。时间最长的一次,从早被打到晚上。十八岁的时候,她选择离家出走。在上厕所的时候,门总是会突然被打开,在洗澡的时候也要开着门,她很讨厌这种行为。对此,她说:“都是我太任

性了。”

 

这就和她对丈夫的解释一样,“是我的行为使他这样说的”。无论被怎样对待,被说了多么过分的话,也会觉得“对方说的话是正确的”。然后,觉得自己是一个“不知道感谢的人”,自我否定。

 

她被寄养在祖父家的时候,总是会被说“都是你不好”,还曾因为走路太快而被殴打。祖父常常让她去见她的母亲,但是她的母亲只让她称呼自己为姐姐。祖母经常对她说:“你就是个被抛弃的人。”

 

她说:“我就是个多余的存在。”

 

不管是语言上还是行动上,所有人都在告诉她:“没有你就好了。”

 

“对别人来说,我就是个麻烦。”她一直这么想。

 

“如果能早点死就好了,真的想快点死掉。”她说。

 

有一次她对朋友说:“非常讨厌自己的寄养家庭。”朋友却说:“好歹把你养育成人了。”对于她来说,身边的人已经都是情感暴力的加害者了。

 

 

 

2   为什么没法对情感暴力提起抗议?

 

由于情感暴力是基于道德而对对方做出的指责,被指责的人往往没办法对被指责的内容做出抗议。

被要求做什么事却无法做到。没有做这件事的勇气。这时候,被指责说:“为什么你不像是×× 那样有勇气呢?”让做不到这件事的人背负上负罪感。

 

勇气是无法否定的美德。执行力也是无法否定的美德。所以,没办法对此提出抗议。

 

“××× 就很善解人意,可是你……”被这样说的话,善解人意就是一种无法反驳的美德。被这样的情感暴力控制,就会渐渐陷入“没有人认可我”的绝望之中。

 

但是,被人认同是人最基本的需求,永远不会消失。这样的话,渴望被认可的人就会抓住任何一件小事希望得到认同,同时害怕任何微小的失败。

 

美国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所说的,害羞的人害怕失败的原因正在于此。如果这个害羞的人的母亲还正好是宗教裁判官的话,那么这个害羞的人有很大可能会受到情感暴力。受到精神暴力伤害的人,无法表现出愤怒,只能消沉下去。所以,“为什么容易害羞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症”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了。

 

被情感暴力深深伤害过的人非常重视身边的人,非常重视身边的人是因为非常重视周围的人如何看待自己。所以,更容易被人愚弄。对情感暴力无法提出抗议,这件事意义重大。被情感暴力的加害者影响的人,会变成无法倾诉的人。

 

也就是说,受到情感暴力伤害的人会失去自我。被人认可会变得尤为重要。被情感暴力深深伤害过的人对于任何一件小事都变得不会倾诉。一般人看来“说出来不就好了吗”的事情,他们就是说不出来。因为他从小就被培养成了不会诉说自己的愿望、要求的人。这正是道德绑架、道德束缚的恐怖之处。因为什么也说不出来,所以心底累积的憎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无意识被憎恨操控着的人,没办法和别人亲近。

 

正如奥地利精神科医师沃尔夫所说,人会自然地受到他人潜意识的影响,所以, 周围的人不会从心底想要和这样的人亲近。同时,自己心中的憎恨会被外化,对周围的人产生恐惧。这大概是对人恐惧症的原因之一。

 

总之,如果把愤怒或憎恨表现出来的话,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但是,不表现出来而一直积压在心底,总有一天会到达无法控制的地步。这种无意识的憎恨爆发出来的时候,就会变成“尽可能地杀掉所有人”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