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作者:安妮特·西蒙斯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上市日期:2016年05月

内容简介:

团队运行依靠数字、事实、预测还有流程。《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不仅说明了如何学习和增强这项能力的方法,还将故事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启迪大家来解决问题。同时,本书带领你熟悉训练故事思维的过程,从你的生活、经历和常识中找寻并选择故事,将这些故事充分地、不掺假地联系到工作的主题、信息和目标上。

在线阅读

全本定价:¥36.00

作者简介

安妮特·西蒙斯

美国研究故事思维在营销和团队中应用的管理专家,集团流程顾问公司的总裁,该公司的客户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税局(IRS)、微软公司等。西蒙斯的著作很多,包括《故事的力量》等。


安妮特·西蒙斯曾受邀录制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的“午间财经”栏目和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的“市场观察”栏目,《财富》杂志、《华盛顿邮报》均有她关于故事思维的研究报道。

精彩推荐

所谓互联网+,不过是比谁更会讲故事,讲得好的人赢得一切
罗永浩: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看我们的发布会、关注度这么高?无非就是故事讲得好。
白岩松:今天,我们才意识到让传媒人学会讲故事,有点儿晚了;但如果到今天还不好好学会讲故事,传媒就死了!
罗振宇:不管是日常社交还是职场,做营销还是做管理,只要你想影响其他人,那讲故事的能力就是你不能缺的核心能力,而很多朋友偏偏缺的就是这个。


从零开始学习讲故事,从自己的经历中寻找、包装、讲好故事
从讲一个好故事到讲好一个故事,找到适合自己的故事,逐步成为会讲故事的人。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有数据的时候要会讲故事,没有数据的时候要会讲好故事
迟子建:会讲道理的人,永远打不过会讲故事的人。
无论家庭、职场、国家,都不是只会讲道理就可以的地方,故事可以帮助你灵活应对。


讲故事不仅是一种技巧,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借助故事可以更有效地激励、说服与影响
讲一个好故事,你可以打动任何人。

《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作者:安妮特·西蒙斯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上市日期:2016年05月

所有刚刚学习讲故事的新人都想找到重大的故事,以此抓住组织、候选人、品牌的核心,这也是他们心中的圣杯。在养成讲述个人经历的习惯之前,他们就想寻找到一个品牌故事,或是机构内部故事,让故事囊括撩拨感情的关键句,让人们反复传颂,疯狂传播开来。他们想找到一个既是个人的又是集体的故事,抓取人们关注,让人们得出的观点和自己预期的相一致。


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自由在行进”的故事十分具有感染力和激励作用,这种故事会让人先入为主地认为,所有的异议都是“反对我们的”。理解复杂的真相要花费更多时间;这些真相似乎会延缓自由行进,因此人们将其理解为自由的丧失。


这个故事在快速传播,而传播缓慢和经过深思熟虑的看法则具有风险,甚至有些被动。但是谁会选择这样的故事?他们是怎样选出的?有哪些同样有力的故事也曾在考虑之列?了解群组创造故事、选择故事的过程,和了解精彩故事的特点同等重要。


被选中用来代表一群人或一个目的的故事,必然能反映出整个群体的决策过程的好坏,也能反映出整个群体的思维模式的优劣。如果整个群组内部杂乱无章、相互冲突,那么讲出的故事也往往是杂乱无章、自相矛盾、软弱无力的。一个有凝聚力的组织,在面对逆境时能勠力同心、不惧风险、遵守纪律,那么他们则更有可能寻得一个富有意义的故事。


借鉴一下神话传说,这些较宏大的故事是一些原始意象的编撰,能触发更深、更个人的认知,因为这些故事突出了体验和反应的普遍规律,能够引起注意力,让人找到意义和归属感。恐惧是一种十分强大的心理规律,都市传说证明了恐怖故事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关爱、希望、信仰的故事则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添加更多画面感,甚至还需要相应的自我修养才能像恐怖故事一样传播得那么快。


如果群体塑造故事时是严格对“故事”进行分类或者公式化地拼接的,那么这会给你一个假象,让你以为自己深刻理解了集体的创造力和观察力。没有现成的公式能教会你如何统一群体意见,也没有一个“标准流程”让你明确知道缺少了话太多的人,话太少的人等。即便你仅靠一人之力就创造出了完美的故事,那么你还是需要让群体中其余人员相信,你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故事”。


了解了群体讨论可能出现的情况之后,你才能在左右推诿、翻江倒海的群体情绪波动中自由航行,找到故事创想。因为,一个好的故事,如果需要经过集体同意之后才能讲述出来,往往会缺失统一性和魔力。


要选择恰到好处的故事,一方面要依靠团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要依靠团队利用主观思维做决策的能力。但要注意,团队在面对图像、意象、情绪这类不太熟悉的领域时,经常会过度简化这些不可测量的价值,将其转换为某些可以计量的标准。这种依赖数字的做法并不能创造出好故事,只不过是让决策变得轻松了而已。


另外一种人们经常选择的逃避方式就是,过于依赖团队里最有权势的人的想法来决定故事。如果这人恰巧是个讲故事好手,那么这种方式也行得通。类似马丁·路德·金、亨利·福特、史蒂夫·乔布斯的天才领导人曾讲述过精彩的故事,激励了成群的人们进行行动,将愿景变为了现实。


然而,大部分像我们这样的平平之辈只能困于团体之中,在悖论、冲突的价值观、多元化中挣扎,这让我们在所有重大决策上都缺乏凝聚力,包括在寻求“什么是属于我们的故事”的决策上也是如此。这些团队倾向使用数据、规则、运算,只为了让自己的决策变得更加“理性”。


在埃伦·兰格(EllenLanger)所著的《学学艺术家的减法创意》一书中,引用了针对“控制感的假象”的研究,她冷酷地解构了我们的思维定式,利用原则和认知框架来提高决策质量。尤其是在商业领域,让决策过程更轻松的“惯例”可能会让我们错过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但更引人入胜的体验。


我们的行为变得越机械化,我们的故事就会变得越缺乏内涵。


并不存在什么神奇的公式。生命中许多重要的事情都是模糊不清的、主观的。你的文化背景、年龄、社会经济地位、性格,还有最近经历的事件,决定了你的目标和对成功的定义。我曾看到过许多团队陷入激烈的争论中,似乎在寻找“正确”答案。


主观问题往往有着不止一个“正确”答案。要想找到一个故事,让目标市场用户觉得受到重视,取决于你们所处何处、所为何人,取决于你们所处的时间,取决于你决心影响他们的目的,取决于他们报以回应的原因。


所以在群体决策中,无论你是自愿选择了问题的答案,还是被迫选择了问题的答案,即便最终的结果并不是你想要的答案,你也一定要从自己的角度发现这个故事的意义所在。


数据确实能回答我们的一些问题。然而,我们利用典型小组、实验性活动来选择和检验故事创想时,或是直接讲述故事创想时,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从这一刻开始,一切都将由群体内决策人员的主观意愿做决定。在这样的主观环境下,我能提出的最重要的建议就是,要投入感情。